新冠疫情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区域劳动关系的形势分析
一、当前劳动关系的基本情况
在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长寿区协调劳动关系突出调纠纷、重协商、防风险,坚守法律底线,优化指导服务,助推劳动关系平稳运行。一是把稳公平称,为争议纠纷疏经通络。开通劳动争议24小时接待热线,线下投诉全部转为线上运行,实行审理期间顺延、仲裁时效中止,切实保障仲裁案件质量,通过电话进行案前调解,及时解答咨询130余件,案件办理延期、中止37件,引导当事人互谅互让,解开心结,调出和谐,不让劳动关系成为疫情防控的堵点难点。二是找准平衡点,为集体协商建桥筑梁。充分发挥三方协调机制作用,印发防控期间劳动关系实施意见,鼓励支持工会发挥关键作用,维护职工权益,引导企业决策重视工会意见,通过集体协商、职代会等方式妥善解决疫情期间用工等问题,引导11家企业通过协商方式进行用工决策,确保复工复产期间劳动关系平稳运行。三是建立防控网,为用工风险答疑解惑。建立覆盖区内160余家企业的劳动关系风险防控网,加大劳动关系风险预测预警力度,对40余家企业提出的风险点答疑解惑,梳理劳动关系风险处理建议23条,涉及薪酬待遇、休息休假、特殊工时等多个方面,主动当好参谋,共同守好底线,积极为企业谋利、为劳动者维权、为战疫擂鼓。
通过对争议投诉、企业关注、风险摸排的动态分析,目前我区劳动关系呈现出总体稳定、劳企齐心、潜在风险类型化、示范带动效应明显四个特点。
一是总体稳定,全区群体性劳动纠纷、集体劳动争议、疫情相关的个案争议实现三个0,劳动关系总体呈现平稳运行。二是劳企齐心,通过对来自57家企业及其部分职工来电咨询进行分析,职工对疫情期间政策执行、企业应对措施表现出较高程度理解,绝大部分具有唇亡齿寒、共渡难关的认识;超过30家企业对疫情期间的应对措施高于目前的政策答复口径。三是潜在风险类型化,劳企双方认识出入较大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加班时间的判定及加班薪酬的核定(47%)、一线职工与在家办公职工的薪酬差距(28%)、劳动保护的程度(15%)。四是示范带动效应明显,特别是规上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在疫情处理上能够引发动其他企业的学习参考,在对企业的疏导中,和谐企业的案例具有较好的典型示范作用,能够引起广大企业家的共鸣。
三、劳动用工影响分析
(一)劳动力就业整体稳定。全区劳动力约54.13万人,其中:农村转移劳动力26万人(其中,春节返乡农民工19.2万人),企业职工13.9万人、个体工商户及灵活就业12.2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就业2万人)。一是农民工就业难问题明显改善,目前,春节返乡农民工19.2万人,已外出13.88万人,占返乡农民工总数的72.3%。二是部分行业用工有待缓解,受到疫情冲击较大的第三产业影响,特别是餐饮、娱乐、交运等行业及小微企业,就业问题较为突出,但随着疫情缓解及生产经营的逐步恢复,就业状况或逐步好转。三是供需压力还需释放,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高位需求与农民工、城镇失业人员特别是大龄劳动者就业技能欠缺的矛盾并存,就业难招工难并存。三是就业总体压力逐步释放,目前,我区工业企业已复工复产241户、到岗职工4.68万人,商贸企业已复工562户、到岗职工3211人,整体呈现有序恢复的状态。总体上看,疫情虽对我区劳动力就业带来一定冲击,但影响具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特点,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态势没有改变。
(二)新就业服务遍地开花。一是双向对接缓解供需矛盾。为了加强供需匹配,促进高效便捷对接,开展了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活动,积极推行网络招聘、远程面试,开通区政府网、就业局微信公众号、就业APP以及电话、短信、等线上渠道,引导企业和劳动者实现双向对接、自动匹配;二是线上运行优化服务细节,职业技能提升中,变线下培训为线上理论+线下实操,先后开设化工工艺操作工、长寿米粉制作、旅游服务员、果树园艺工等地方特色培训工种9个,已组织培训637人。提供网络+电话式创业培训、项目指导、政策咨询和资金支持等精细化服务,为72名创业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42万元,带动就业216人,指导小青蛙创业孵化基地开展线上直播学习创业技能活动,为近200家小微企业在线解疑答惑。三是动态监测提供服务支撑,统计监测、信息共享得到进一步加强,进一步扩大就业数据信息来源,通过就业数据与宏观经济数据比对分析,对109户重点企业进行用工和失业动态监测,及时掌握企业就失业情况,健全失业预警机制,为落实完善政策、实施精准服务提供有力支撑。
四、劳动关系和谐程度影响分析
从疫情带来的长短期影响和由信息技术革命、产业升级、消费者需求倒逼激发的新业态急速发展,并结合我区近期的现实情况,市、区劳动关系或将出现个别领域争议短期陡增、新业态政策空白扩大、总体运行平稳的状态。
(一)涉外企业劳动争议纠纷有陡增风险。
一是涉外企业体量较大,全区共有涉外企业148余家,其中外经企业9家、外资企业59家、外贸企业80余家,目前40家企业正常生产,其中,未停工7家、复工复产企业33家。二是涉外企业存在上游经营风险,对已复产企业,因防疫物资匮乏、报关耗时增长、员工返岗率低、上下游企业停工或延迟复工等,造成部分产品不能按期交货,面临违约风险;对未复工的企业,现有订单已陆续接到外资方以疫情为由将延迟收货付款的通知,后续订单很可能锐减,预计一季度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50%以上。总体上看,上游的经营形势不容乐观。三是劳企纠纷存在较大隐患,我区涉及疫情处理的企业较多,比如博腾制药、凯林制药、映天辉等,在疫情后期针对超时劳动、薪酬发放等问题或有群体性纠纷可能性;同时,外资企业中,仅有秀博瑞殷、威立雅长扬热能、LG化学等5家企业通过特殊工时审批(均以复工复产),外贸企业中,仅不到50%的企业通过特殊工时审批(其中复工复产率约为70%),因此涉外企业整体运用特殊工时灵活处理工时及薪酬问题的比率不高,在调研中亦发现集体协商程度不够的问题,也对劳动争议的发生埋下了一定隐患。
(二)中小商务企业劳动关系状况或有两极化可能。
传统消费业态。疫情期间,传统消费业态遭受重创,初步统计,12月全区实体商业损失超过3.5亿元,疫情导致众多中小商务企业产销停滞,无法正常支付房租、社保和税费,在劳动关系领域易引发链式反应,并且劳动争议可能呈现出个体争议地域分散、爆发时间集中的特征,带来巨大的劳动协调人力成本压力。
线上消费业态。与传统消费业态相反,医疗防护用品等疫情相关产品消费被大量激发,超市、线上购物等异常活跃,移动数据流量消费快速增长,在线游戏、远程医疗、网络教育等新兴消费增长较快,由此涉及的商超、疫情防护重点企业等存在较为普遍的超时劳动现象,不排除有额外的违法加班可能性,由此引发的争议在疫情结束后可能会逐渐爆发,在与疫情受创企业劳动关争议的处理上或需要更明确的区分处理方法。
(三)产能恢复期间解除劳动合同争议有增加风险。
我区家居、食品、包装、建材等行业复工复产时间较晚(2月20日之后),加之市场供需两端影响,预计12月实现产值约6亿元,同比下降80%以上,例如,豪迈、双羽等家居企业普遍比去年推迟1个月复产,目前受生产要素不足、客户订单调减的影响,产能恢复缓慢,员工返岗率不足30%。停工停产企业及产能恢复较慢企业在稳岗稳员上承担更大压力,职工离岗离职可能性增加,需更多关注解除劳动合同方面的劳动风险。
五、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劳动关系的对策建议
(一)解字发力,紧扣难题,全面保障平稳运行。一是政策制定聚焦新问题,在政策层面进行明确,尤其是新业态下引发的问题,例如居家办公中加班时间的界定,外卖员、网约车等行业性集体协商的指导等未来或有激增趋势的有关问题。如政策尚不具备制定条件也可在一定范围内展开讨论和研究。二是定纷止争聚焦长效性,在案件处理和纠纷调处中,不搞一刀切,探索向对疫情中受影响的行业进行倾斜,不仅着眼于法律效果,同时着眼于社会运转的良好生态,不仅关注于职工权益的保护,同时关于劳企唇齿相依意识培养,把握好政策落实的现实环境,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劳动关系协调处理。三是政策落实聚焦背光处,协调劳动关系虽然是统筹性较大的工作,但是在落实落细上还有很大的空间,目前示范点的引领作用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可以将更多的力量延伸到背光处,比如小微企业、新兴行业,在这次疫情中,小微企业受到重创,也更需要劳动关系的帮扶,点亮这些微小的星光,使协调劳动关系散发出更广光芒。
(二)稳字当头,盯牢重点,全力抓好风险防控。一是分级分区开展协调防控,将区域复工复产情况和疫情防控情况有机结合,分级分片进行针对性、梯度性的风险防控措施。同时把全市劳动关系力量进行统筹安排,全市一盘棋,对风险集聚区域可加配短期劳动关系协调力量,使全市工作张弛有度。例如2019年,市局仲裁院协调了部分区县仲裁员,加派到案件量大、矛盾较突出的区县进行合力突击,对化解矛盾、清理积案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二是风险摸排紧跟产业链条,紧跟产业链复工复产,聚焦市内区内重点产业的龙头企业,梳理产业链配套企业,使劳动关系风险预判连点成线,风险摸排靠前预判。三是集体协商突出劳企平衡,员工是企业的血脉,是劳动关系平稳运行的重中之重,突出工会作用,发挥集体协商建桥筑梁功效,紧跟职工思想动态,主动对接职工实际需求,特殊时期发现重大风险及时上报,地区三方及时研判解决,确保复工复产期间劳动关系平稳运行。
(三)补字跟紧,关注短板,切实完善基础建设。一是补应急机制,以此次疫情防控为契机,加快建立劳动关系应急防控快速反应系统,加大劳动关系风险预测预警力度,做到临事有备、战而有策、应对有方。二是补人才建设,建立劳动关系队伍专业化建设和人才储备机制,强化以劳动关系协调师(员)为基础的协调劳动关系基层组织建设。三是补生动典型,以疫情防治为切入点,把疫情下共度难关的企业和职工案例作为最生动、最典型的劳动关系活教材,建立深化劳企同命运、共风险的认识,大力推进和谐劳动关系落实落细。
(四)创字突破,抢抓机遇,主动进行谋篇布局。疫情之下,危中有机。通过本次疫情透视,可以预见,线上项目将迎来新一波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以及线上服务业的繁荣也将是未来发展的新方向、新动力,劳动关系协调在新业态新形势下,或将更快实现自我更新、自我完善。一是区域管理精细化,探索互联网+协调劳动关系,例如劳动关系智慧化服务园区,进行薪酬待遇、人员流动、经营状况等方面劳动关系监测数字化建设。二是协调服务智能化,线下服务积极向线上转移,实体培训向网络直播拓展,提高企业劳动关系协调能力,引导企业早抓风险、前端化解,在未来发展中占得先机、赢得主动,提高协调劳动关系的灵活性,时效性。
最新加入
2025-09-28国庆中秋文旅行业安全...
2025-09-26境外网络达人甘肃丝绸...
2025-09-25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厅...
2025-09-24国家数据局一行调研文...
2025-09-22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
2025-09-19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副...
2025-09-172025年全省文化市...
2025-09-15安庆:精准发放城乡居...
2025-09-15蚌埠:锻造网创精兵 ...
热门资讯
2025-09-12人社部启动2025年...
2025-09-12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
2025-09-12全国启动就业政策宣传...
2025-09-12境外免缴服务9月15...
2025-09-12【就业创业政策清单】...
2025-09-12技能照亮前程——第三...
2025-09-03『滕粮善品』发布一周...
2023-10-13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
2023-10-13接好接力棒 迈上新赛...
2023-10-13学习楷模传精神 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