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滇金丝猴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的区域,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自然遗产、提供高质量生态产品、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东部,是“三江并流”核心地带,总面积2821.06平方公里,占德钦、维西两县国土面积的23%。保护区内自然生态环境复杂、生物资源丰富、植被类型垂直带谱明显,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国特有灵长类动物—滇金丝猴的集中连片分布地。滇金丝猴在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共有14个滇金丝猴种群分布,约2180—2830只,个体数量占中国滇金丝猴数量的65%。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1993—2006年共实施了3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具备了一定的管理基础。由于受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的影响,保护区基础设施受损严重,极大影响了保护和巡护工作开展。
省发展改革委对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及监测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从保护区实际需求和解决问题出发,指导迪庆州谋划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体系项目,做实项目前期工作,协调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2023年,国家下达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及监测设施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2035万元,支持保护区新建达日、巴迪、曲宗贡3处管理所及附属设施,修缮霞若、格花箐、奔子栏3处管理所,修缮巡护步道70公里,购置无人机26架,新增前端数据和传输系统1套、数据存储系统1套。
目前,项目已基本完成建设,待验收后交付使用。通过项目的实施,提高了保护区的管护能力和巡护水平,实现保护区保护与监测数据的数字化获取、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可视化展示,全面提升保护区管护、监测及科研能力,有效提高重点自然保护区及野生动物保护管理能力,逐步实现管护能力和管护体系现代化,有力维护保护区资源和生态安全。
原文链接:http://yndrc.yn.gov.cn/html/2024/benweidongtai_1104/1858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2025-09-28国庆中秋文旅行业安全...
2025-09-26境外网络达人甘肃丝绸...
2025-09-25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厅...
2025-09-24国家数据局一行调研文...
2025-09-22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
2025-09-19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副...
2025-09-172025年全省文化市...
2025-09-15安庆:精准发放城乡居...
2025-09-15蚌埠:锻造网创精兵 ...
热门资讯
2025-09-12人社部启动2025年...
2025-09-12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
2025-09-12全国启动就业政策宣传...
2025-09-12境外免缴服务9月15...
2025-09-12【就业创业政策清单】...
2025-09-12技能照亮前程——第三...
2025-09-03『滕粮善品』发布一周...
2023-10-13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
2023-10-13接好接力棒 迈上新赛...
2023-10-13学习楷模传精神 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