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社会保障舆情网!
社会保障舆情网

当前所在:首页 > 人物访谈 > 正文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财政局关于做好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有关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07-05 来源: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作者:佚名

  渝人社〔2022〕189号

  

  各区县(自治县)人力社保局、财政局,两江新区社会保障局、财政局,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政务服务和社会事务中心、财政局,万盛经开区人力社保局、财政局:

      为贯彻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印发“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的通知》(人社部发〔2021〕102号),现就我市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根据渝财规〔2019〕15号、渝退役军人局〔2019〕32号、渝残联发〔2021〕174号等文件规定,我市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对象为脱贫人口及子女、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含技师学院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职业教育类毕业生,适用时间为毕业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两后生(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适用时间为毕业后一年内)、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军人以及符合条件的企业职工,培训项目(职业、工种)、人员范围和管理服务要求等,按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有关政策执行,以工代训政策到期后不再执行。本通知印发前已培训的(含2021年度),可按原有政策执行,资金渠道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结余资金、就业补助资金、失业保险基金或行业、部门经费列支,每人每年参加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不超过1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出台新的政策后,及时调整完善我市有关政策。

      二、各区县要全面推行我市职业培训实名制系统、智能就业培训平台和监控系统,推广使用职业培训电子券,探索开展全线上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等级评价,严格落实“凡补必进、不进不补”和远程监控、过程留痕等系列监管措施,确保培训资金安全。采取机构垫付、先垫后补与个人申报、直补个人相结合的形式,落实“放管服”要求,可通过系统比对留存的证书、身份凭证等,不再提交纸质件。

      三、各区县要以企业自主培训、市场化培训为主要供给,以政府补贴培训为有益补充,突出服务产业、服务人才、服务就业“三个导向”,重点围绕我市重点产业、33条产业链和地方支柱产业、特色产业,按照《重庆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2022年工作要点》(渝就业发〔2022〕1号)和《关于预下2022年全市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指导性计划的通知》(渝人社办〔2022〕47号),开展高质量职业技能培训。各区县不得擅自扩大培训规模,超过培训计划部分不得用上级资金列支。

  

      附件:2022年全市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指导性目标计划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重庆市财政局

      2022年4月19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

   

  2022年全市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指导性

  目标计划

  

  序号

  区县

  年度

  计划

  就业

  技能

  培训

  创业

  培训

  新型

  学徒制培训

  人力资源服务业培训

  家政

  服务

  培训


  其中,市级家服基地

  合  计

  250000

  173100

  18900

  20000

  8000

  30000

  7800

  1

  万州区

  10000

  7120

  500

  720

  160

  1500

  800

  2

  黔江区

  3500

  2430

  200

  270

  100

  500

  200

  3

  涪陵区

  7600

  5760

  500

  590

  150

  600

  300

  4

  渝中区

  9350

  5830

  850

  870

  800

  1000

  300

  5

  大渡口区

  2600

  2050

  200

  170

  80

  100


  6

  江北区

  7850

  3320

  950

  1260

  820

  1500

  800

  7

  沙坪坝区

  6500

  3600

  850

  730

  320

  1000

  500

  8

  九龙坡区

  6900

  3600

  950

  1300

  650

  400


  9

  南岸区

  8300

  4870

  950

  1330

  350

  800


  10

  北碚区

  6200

  3160

  850

  1080

  110

  1000


  11

  渝北区

  15800

  11190

  950

  1460

  700

  1500


  12

  巴南区

  12100

  9170

  850

  1180

  100

  800


  13

  长寿区

  5800

  4310

  500

  370

  120

  500


  14

  江津区

  9250

  6740

  750

  640

  120

  1000


  15

  合川区

  9200

  6290

  750

  450

  210

  1500


  16

  永川区

  7200

  4820

  750

  620

  210

  800

  300

  17

  南川区

  5500

  4190

  200

  240

  70

  800

  500

  18

  綦江区

  6100

  4550

  500

  350

  100

  600


  19

  大足区

  5800

  3730

  650

  500

  120

  800


  20

  璧山区

  4850

  2360

  300

  450

  240

  1500

  800

  21

  铜梁区

  4750

  3120

  450

  300

  80

  800


  22

  潼南区

  4650

  2980

  500

  240

  130

  800


  23

  荣昌区

  5750

  4250

  450

  310

  140

  600

  300

  24

  开州区

  11300

  9220

  300

  180

  100

  1500

  800

  25

  梁平区

  4700

  3570

  300

  210

  120

  500


  26

  武隆区

  2200

  1580

  150

  130

  40

  300


  27

  城口县

  1200

  830

  100

  40

  30

  200


  28

  丰都县

  4400

  3440

  150

  170

  40

  600

  300

  29

  垫江县

  5100

  3800

  450

  270

  80

  500


  30

  忠  县

  5350

  3790

  400

  310

  50

  800


  31

  云阳县

  8500

  6480

  150

  610

  60

  1200

  800

  32

  奉节县

  5300

  4560

  150

  240

  50

  300


  33

  巫山县

  3250

  2690

  150

  80

  30

  300


  34

  巫溪县

  2800

  1980

  150

  70

  100

  500

  300

  35

  石柱县

  3000

  2440

  150

  70

  40

  300


  36

  秀山县

  3300

  2650

  150

  70

  30

  400


  37

  酉阳县

  4250

  2750

  150

  100

  50

  1200

  800

  38

  彭水县

  2250

  1660

  150

  70

  70

  300


  39

  两江新区

  5800

  3920

  400

  630

  650

  200


  40

  重庆高新区

  10250

  7340

  950

  1210

  450

  300


  41

  万盛经开区

  1500

  960

  100

  110

  130

  200


  备注:各区县可结合本地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和就业创业需求,在总量下合理调整各类型培训规模。

  

  


原文链接:http://rlsbj.cq.gov.cn/zwxx_182/tzgg/202204/t20220424_1065111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社会保障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法行天下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法行天下咨询有限公司